查看原文
其他

【预告】2020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年会暨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纳米生物材料学科年会

KouShare 蔻享学术 2022-07-02


直播二维码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纳米生物技术、纳米生物材料研究的国际化水平,并推动我国相关科技期刊发展的步伐,为我国的纳米生物材料研究工作者搭建交流平台,充分展示中国纳米生物材料研究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主办、四川大学和Chinese Chemical Letters杂志社承办的“2020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年会暨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纳米生物材料学科年会”定于2020年12月26日召开。


本次会议将邀请纳米生物材料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展示纳米生物技术、生物材料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并就该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为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广阔的学术与技术交流平台,以促进我国纳米生物技术与生物材料的发展、创新与转化。


此次会议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办,2020年12月26日08:30开始,授权蔻享学术进行网络直播。


会议日程



报告人简介



郭焕芳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期刊联合编辑部副主任,编审。《药学学报》中英文两刊编委、《中国化学快报》副主编、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医药期刊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会学术自律与学术维权工作委员会委员。



顾臻

浙江大学讲席教授、药学院院长。本科、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及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2010年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同年博士后获聘于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系/Koch癌症综合研究院、哈佛大学医学院。2012-2018年任教于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北卡州立大学联合生物医学工程系,获评Jackson Family杰出讲席教授。2018-2020年任UCLA生物工程系正教授,并任生物技术/生物医学与工程培训中心主任。2020年9月全职受聘于浙江大学。其指导的“iMedication-智能医药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蛋白质递药系统、生理响应材料、免疫治疗制剂、细胞治疗策略等。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授权企业专利100余项。顾臻教授曾获“斯隆研究奖”、英国皇家化学会Felix Franks奖章、国际药物控释学会(CRS)“青年学者奖”、美国糖尿病学会(ADA) “Pathway”研究奖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曾将其评为“TR35世界杰出创新家”。2019年当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其课题组首次报道了血糖响应“智能胰岛素贴片”的原型,提出了闭路透皮递药系统的新概念,并率先利用血小板的靶向性及脂肪细胞的代谢通路递送药物,相关技术正在临床转化。顾臻教授目前担任《Science Advances》及《Nano Research》副主编,并任CRS中国代表。



梁兴杰

博士, 研究员,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技学院纳米生物学首席讲座教授,纳米科学卓越中心纳米药物团队负责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可控纳米药物学实验室主任。

  中国科学院大学领雁奖章(金奖)-引航奖获得者,中科院优秀指导教师 (指导的博士生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Elected Fellow of American Institute of Medicin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AIMBE),F1000 Faculty Member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and Drug Discovery),香港大学荣誉教授。2000年于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膜分子生物学室获博士学位。2000-2005年期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执行院长Michael M. Gottesman院士(NCI,NIH)课题组从事博士后,2005-2007年在NINDS神经肿瘤外科实验室从事Research Fellow和Howard University的放射医学系为助理教授从事研究工作。2007年回国至今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工作,曾担任973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与纳米生物学分会主任,中国药学会药物制剂专委会委员, 中国生物医药技术学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副主任,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与纳米生物材料分会副主任。目前主要从事纳米结构的生物学效应,以及设计构建纳米药物提高药物输送效率并研究其克服临床适用性耐受的作用机制。已在Nature Nanotechnology, PNAS,Cancer Research,ACS Nano, Advanced Materials,Biomaterials,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300 余篇,文章引用率超 18500 次, H-index > 75。现担任《Exploration》主编,《Biomaterials》副主编,《ACS Nano》和《Advanced Therapeutics》顾问委员会编委, 《Theranostics》和《Bioconjugate Chemistry》等杂志编委,及《Biotechnology Advances》,《Science in China: Life Sciences》杂志客座编委。

  研究领域:纳米药物与纳米生物技术。研究方向:纳米技术用于创新药物的设计合成、结构优化和功能测定及其临床应用中的生物机制。研究转化:注射用盐酸伊利替康纳米胶束获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临床批件,实现临床转化。



刘庄

苏州大学教授,博导。2004年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200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博士学位;2009年6月加入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近年来在纳米生物医学材料与肿瘤纳米技术领域从事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论文总引用超过60,000次,SCI H-index = 129。2012年获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3年获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16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7年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2017年获Biomaterials Science Lectureship;2015年受邀成为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 (RSC Fellow);2019年入选美国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Fellow (AIMBE Fellow);2019年获教育部青年科技奖;2020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015年起连续入选Clarivate Analytics (原Thomson Reuters)发布的“全球高引用科学家名录”(Highly Cited Researchers);担任生物材料领域国际著名期刊Biomaterials杂志副主编和多个国际主流期刊编委。



李亚平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药物制剂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和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纳米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基于纳米技术的药物靶向递释系统及创新药物与高端制剂的研究开发。设计构建了多种抗肿瘤转移的新型纳米递释系统,揭示了纳米药物克服肿瘤化疗耐药,提高抗癌药物疗效或降低其毒副作用的机制,采用纳米技术提高了23个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或成药性。在Chem Soc Rev, Nat Med, Adv Mater, Sci Immunol, Nat Commun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高质量SCI论文200余篇(IF>10 的90余篇),他引10,800余次,20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主持研发制剂新药50余种,9个成功上市,另获制剂临床批件/试验许可18件;获授权专利42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吴-杨奖、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



张先正

武汉大学教授,博导。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IUSBSE) Fellow、英国皇家化学学会Fellow (FRSC)、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994,1997,2000年相继于武汉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0年9月至2001年8月新加坡材料研究所Research Associate。2001年9月至2004年9月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后。自2004年9月起在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高分子系任教授。Materials Today Chemistry创刊主编。已在Nat. Biomed. Eng.、Nat. Commun.、Sci. Adv.、Adv. Ma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30多篇,SCI他引19000多次,H因子76。专著4章。国内外专利多项,部分专利已转让。



戴志飞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期刊联合编辑部副主任,编审。《药学学报》中英文两刊编委、《中国化学快报》副主编、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医药期刊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会学术自律与学术维权工作委员会委员。



吴爱国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委员,所属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个人荣誉与学术任职: 2011年获择优支持,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 (2011,结题优秀)/省千人计划(2012),中国分析测试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2014,2/10),宁波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6,1/7),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纳米生物学分会理事2012-,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复合材料分会委员2017-,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生物医用复合材料分会常务委员2017-,中国抗癌协会 纳米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2017-,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纳米生物技术分会委员2017-,中科院战略领域专家(生物医药) 2012,中科院百人学者理事会理事,2013-,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Adjunct Professor 2013-2016,德国马尔堡大学访问教授2015.01-2016.01,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特别奖(首次) 团队负责人 2017,Nano Research杂志纳米生物科技领域全球Young Innovator Awards获奖者 2018,宁波市突出贡献专家 2019,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020。

  个人学术业绩: 已在Biomaterials, Chem. Soc. Rev., Adv. Mater., Nano Today, Nano Lett及ACS Nano等发表论文213篇(SCI 203篇,封面等26篇),被引用8700余次,H-指数=50。申请专利143项(8项PCT),获授权63项(欧美专利各1项)。编撰中英文专著4部,受邀撰写专著9章节,是Nanotheranostics等4个学术杂志的编委会成员及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的Guest Editor。牵头制定国家标准1项。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课题、NSFC杰青/面上项目、中科院院长特别资助等30余项。研究兴趣集中于生物成像分子探针等领域。



于海军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导,课题组长,主要研究方向:新型药物递送系统。2006年在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高分子化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德国慕尼黑大学,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和日本东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加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曾获基金委优青基金资助,主持国自然面上项目和科技部“973”课题等科研项目。获中国药学会青年生物药物奖、赛诺菲-上海生科院优秀青年人才奖和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励。发表SCI论文90篇,第一/通讯作者论文包括Nat Commun、Sci Immunol、Adv Mater、Adv Sci、ACS Nano、Nano Letters和Adv Funct Mater等期刊。申报发明专利15项,新药技术转让一项。担任J Gene Medicine和《药学学报》青年编委等。



吴成铁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获得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类)、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中科院杰出人才、德国洪堡学者等。主要从事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先后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和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从事博士后和洪堡学者研究,主持承担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委中德国际合作与中科院创新交叉团队等多项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目前任SCI学术期刊“Applied Materials Today”副主编,“无机材料学报”副主编,Acta Biomaterialia编委。在Materials Today,Advanced Materials, Science Advance, ACS Nano,Nano Letter, Biomaterials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220余篇, 连续5年入选Elsevier评选2015~2019中国高被引用学者榜单,共申请专利30项,获10项中国专利及2项美国专利授权,其中4项专利技术已获公司转让。荣获中国生物材料学会优秀青年科学家奖、英国皇家化学会JMC- Lectureship奖、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科技一等奖、中国侨联先进个人和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



吴钧

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国家青年特聘专家。兼任中国化学快报青年编委、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常务委员、中山大学国家卫健委辅助循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位。主要研究方向集中于基于氨基酸或羟基酸的新型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开发,以及在药物递送及再生医学中的应用,累计发表SCI论文140余篇,申请国际国内专利30余项,总引用超过9100次。获得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课题等项目资助。



李星熠

医学博士,美国布兰迪斯大学访问学者,研究员。201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创新药物递送系统的研发工作。以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在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Acta Biomater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46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项,英国发明专利1项。担任SCI收录期刊Materials Express编委、Chinese Chemical Letter青年编委,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委员。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2项,青年基金1项,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课题1项)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作为主要参与人荣获2016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入选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计划,温州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项目等。



耿佳

国家青年高层次人才,四川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新型蛋白质纳米孔、单分子生物技术、纳米孔测序及其临床分子诊断应用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Nature Nanotechnology、Cell Research、Nature Protocol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著名杂志。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专项课题负责人(2016-2021)、教育部科技司高校新型冠状肺炎防治科技攻关重点项目“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共同负责人(2020),以及国家基金委、四川大学等多项研究课题。



申有青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American Institute of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AIMBE) Fellow, 浙江大学工学部副主任、生物纳米工程中心主任。于1991、95年分别获浙江大学理学学士和博士学位,于1999年获首届《全国优博论文奖》;02年获加拿大McMaster University工学博士学位。02年起任美国怀俄明大学(University of Wyoming)助理教授,07年被破格晋升为tenure的副教授,08年受邀回国任浙江大学求是学者教授和生物纳米工程中心主任,获当年的国家杰青资助, 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合成及其应用于纳米药物的研究。在美国执教期间主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回国后主持国家杰青、973前期、基金委重大项目课题和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等。在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和Adv. Mater.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50余篇,H-因子63,出版RSC和Wiley著作各1部,获10余项中美专利,工作三次被美国Chemical& Engineering News报道。兼任美国化学会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IECR)副主编、Elsevier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的Executive Editor及多个期刊编委; 中国药学会纳米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医用高分子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纳米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



王均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2016),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IUSBSE)会士,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201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2017),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医疗器械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

  1993年于武汉大学获化学专业和细胞生物学专业学士学位;1999年1月于武汉大学获高分子化学和物理专业博士学位;1999年5月至2004年6月先后在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新加坡生命医学中心(Johns Hopkins Singapore)、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9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国外杰出人才”,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获“百人计划”择优支持;2006年12月至2016年5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研究员;2016年6月起任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生命科学研究院及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2018年1月起任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2020年1月起兼任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目前任中国生物材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智能仿生生物材料分会候任主委,Biomaterials杂志副主编,Acta Biomaterialia和ChemNanoMat杂志编委,Theranostics客座编辑;在Sci. Transl. Med.、Nat. Commun.、Nat. Nanotechnol.、PNAS等杂志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论文被引用15000余次。

  201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14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三完成人),2013年1月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三完成人);2019年获得生物材料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获2013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



何农跃

1997年在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物理化学专业),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和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吴健雄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兼湖南工业大学生物医用纳米材料与器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咨询专家组成员(2019-2024)。2002-2006曾任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临床生物学诊断和治疗实验室学科/学术骨干。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资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名誉主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专委会常务委员。《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编委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和生物医学应用研究;提出了活版印刷生物芯片原位合成新方法,系统提出与发展了基于纳米磁性颗粒的高通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拷贝数变异(CNV)分析技术。主持和作为主要成员承担和完成50多项各种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国家973、863、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1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1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4项,军队总后后勤科研项目重点项目1项)、九.五科技部仪器攻关、江苏省高新技术、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全军医药卫生科研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因芯片DNA微阵列原位合成新方法及应用研究(60071032)”和“和基于纳米磁分离和化学发光的烈性病原体和重组病原体信息高通量获取”(90606027)还被评为国家基金委完成特别优秀的项目。2000获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2001年获东南大学吴健雄奖,2002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2年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2002年4-5月到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进行访问研究,2002年9月-2003年9月得到韩国BK21资助到汉城大学进行访问研究。第一发明人和共同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实用新型40多项,已转化8项,获医疗器械证书4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第一完成人5项,其中1项为一等奖,4项为二等奖)。



李松

长期从事分子诊断技术和高通量生物传感方面研究,发表相关研究论文8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200,ESI高被引4篇,他引超2500次, H指数26。最早在国际上提出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高通量核酸自动化检测技术,并被收入专业工具书。历任美国Hudsonalpha生物技术研究中心、iCubate公司和iRepertoire公司资深科学家,发展了新一代“全自动多重分子诊断系统”——“iCubate”系统及其配套试剂盒并且获得FDA认证。主持完成全世界首套全自动、全封闭NGS文库制备系列试剂盒及系统的开发。



李斌

1996年获清华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化工专业学士学位,2001年获清华大学材料学博士学位。2001~2004在新加坡材料工程研究院任副研究员。2005~2009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骨外科系任博士后副研究员。并先后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哈佛大学从事短期访问。2009年9月至今在苏州大学任职,现为苏州大学特聘教授、骨科研究所副所长及生物材料与细胞力学实验室负责人。获Fellow of 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 Research, International Combined Orthopaedic Research Societies(国际骨科研究联合学会会士)荣誉,获聘“江苏特聘医学专家”,入选江苏省“333工程”、南京321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计划、法国驻华大使馆“徐光启”项目、法国驻上海领事馆“法国科研创新人才工程”。获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科基础研究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现任International Chinese Musculoskeletal Research Society (国际华人骨研学会)会员委员会主席,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分会副主委、中国生物材料学会智能仿生生物材料分会副主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常委兼骨科基础研究学组副组长、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骨修复材料与器械分会骨水泥与可注射材料专委会副主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椎间盘退变与修复专委会副主委、江苏省力学学会生物力学专委会副主委,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Traumatology (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 中国部骨科基础学会常委、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再生医学材料分会常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分会常委、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生物医用复合材料分会常委,以及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基础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科基础工作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专业委员会基础与材料学组、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材料专委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物制造工程分会、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骨修复材料与器械分会骨再生技术研究专委会、医用金属材料分会植入材料与器械专委会等学会委员。担任Frontiers Bioeng Biotechnol Associate Editor,J Orthop Translation Section Editor, Bone Res、医用生物力学、骨科等期刊编委。在国内外作邀请报告100余次,组织及主持学术会议分会40余次。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等评审专家。担任80余学术期刊评审人。已发表论文130余篇,参编专著12部。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资助。主要研究方向为骨科生物医用材料、生物力学、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



潘浩波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人体组织与器官退行性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海洋生物材料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深圳市海洋生物医用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香港大学荣誉教授。兼任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海洋生物材料分会副主任委员、生物陶瓷分会和生物复合材料分会常务委员,骨修复材料与器械分会骨水泥与可注射材料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理事,骨科生物材料学组副主任委员、侯任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转化医学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会转化医学小组副组长等。在Adv Mater、ACS Nano、Adv Funct Mater、Adv Sci、Biomater、Bioactive Mater、ACS App Mater Interface、Acta Biomater等杂志发表论文130余篇,被引用超过3000余次,申请专利70余项,已授权32项,转让企业13项。先后主持了基金委重点、面上,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和863计划,中科院战略先导项目,中科院前沿重点项目,深圳市创新链产业链项目,深圳市重点实验室等项目。



邱小忠

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组织构建与检测重点实验室主任;南方医科大学生物材料中心主任;广东省基金委员会第一届学科咨询专家组成员(工材)。中国解剖学会血管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委员;广东省人体生物组织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生物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近5年来,以通讯作者身份在Adv Fun Mat,ACS Nano, Biomaterials, Small, Theranostics, ACS AMI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论文25篇。目前主要采用组织工程与生物材料研究手段,研究心肌再生和修复策略及其作用机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设计和制备各种支架材料,构建了不同功能的心肌补片,研究心肌补片在心肌修复中的作用机制(Adv Fun Mat,2016;ACS Nano 2019;Theranostics 2018,2020; Applied materials today 2018; ACS AMI 2018);2)研究导电微环境重建策略及其在组织再生中的作用机制(Adv Fun Mat 2018; Biomater Sci. 2017, RSC adv. 2017); 3)纳米载体构建策略及其在肿瘤诊疗中的 作用机制(Biomaterials 2020;Small 2020;ACS AMI 2016)。



苟马玲

医学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教育部青年学者,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3D打印分会副主任委员,Inter J Nanomed、Burns & Trauma等SCI杂志编委,Bio-design & Manufacturing副主编,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研究课题,在Nature等国际杂志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 Adv Funct Mater, ACS Nano等发表SCI论文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部分已向制药企业转化。



郑玉峰

北京大学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组部万人计划入选者、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研究院会士(AIBME Fellow)、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Fellow”(FBSE)。学术研究方向为新型生物医用金属材料与器械。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纵向课题与横向课题 40 余项,出版英文专著2本,中文专著6本,发表英文SCI论文500余篇,被引用21000余次,H-index为71,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社会兼职包括Bioactive Materials主编、Materials Letters编辑、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Technology副主编等、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医用金属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杨志谋

2001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系,2006年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师从徐兵教授,随后于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2009年3月加入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多肽可控自组装及其生物医疗应用。以通讯或第一作者身份在该研究领域发表SCI收录论文150余篇,所有SCI收录论文他人引用次数>8000次,h因子为56。2014年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11),2018年入选国家杰青。



张欣

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期聚焦制约基因治疗成败的瓶颈等前沿和关键科学问题,通过生物材料分子的理性设计,发现了生物材料分子结构与功能随微环境变化的特征,论证了对基因药物输递过程进行调控的可能性和机制,建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基因药物输递的研究方向。现任Theranostics编委、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纳米生物学分会理事、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等。2018年获得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同年被Nano Research期刊授予“2018 Young Innovator Award in Nanobiotechnology”。2020年被授予“2020 年CCL优秀青年学者”。



刘刚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组副组长。长期致力于分子影像探针及药物递送载体系统研发。近年指导研究生在JCR一区主流期刊如PNAS、Nat Commun、JACS等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影响因子高于10的论文50余篇)并入选科睿唯安(Clarivate)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参编全国高校规划教材4部、英文专著12部。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1项,其中3项进行了企业技术转移及临床转化并获国家或省级科技奖4项。


编辑:王茹茹





为满足更多科研工作者的需求,蔻享平台开通了各科研领域的微信交流群。进群请添加微信18019902656(备注您的科研方向)小编拉您入群哟!
蔻享网站www.koushare.com已开通自主上传功能,期待您的分享!

欢迎大家提供各类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信息,以便广大科研人员参与交流学习。

联系人:李盼 18005575053(微信同号)
戳这里,观看精彩直播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